每逢有人做好事,總有人衝出嚟潑冷水。 Patagonia創辦人日前宣佈捐出公司98%股份予NGO,應對氣候危機。消息一出,例牌有人質疑此舉「漂綠」(greenwashing)、做show云云。 如果生意人講環保就等於做show,咁呢位以設計攀山裝備起家的創辦人Yvon Chouinard早就承認,每個以環保為原則做的商業決定,都確實有錢賺。 “I know it sounds crazy, but every time I’ve made a decision that’s best for the planet, I’ve made money.” 而呢場show都做得幾認真,例如自80年代起已自發交1%地球稅、採用有機棉同回收聚酯纖維,仲不時承認自己做得未夠好,例如2011年呢款平面廣告「Don’t Buy This Jacket」。 特登揀喺Black Friday叫人唔好買佢件jacket褸,原因寫在文案中,因為製作這件褸要用上135 lit水(相等於45人一日攝取量)同運輸產生的20磅碳排放等。 廣告當然唔係叫你罷買,而係叫你買之前諗諗。你可以批評佢搏眼球、虛偽,反正零成本。但你可曾見過淘寶叫人網購前三思? 關於虛偽的指責,Patagonia似乎已見怪不怪,更曾回應:“It would be hypocritical for us to work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 without encouraging customers to think before they buy.” 公關show認真做,仲做足幾十年,我又真係唔介意買飛入場睇。 更何況,能夠引發思考的廣告、舉動,是否做show,真係咁重要?
Wordle掀起的抽水熱潮
Wordle熱潮近月勢不可擋,品牌當然不遺餘力相繼抽水,當中尤以Guinness這個廣告最為精彩。 雖然這並非official ad,而是英國創意公司Something Big創作總監Sam Hennig為網上創意比賽平台One Minute Briefs設計的作品,但整個concept甚至比Guinness自己的抽水post更勝一籌。 更多品牌抽水作品: One Minute Briefs上還有不少啟發自Wordle的創意佳作,不妨作為靈感參考:
日本「流星」火車,劃破九洲夜空
一列火車,點解足以連繫人心?因為一束光。 這段剛榮獲日本廣告人協會(JAA)大獎的九州新幹線廣告片名為「流星新幹線」,構思好簡單,在行駛中的列車上打出幾束LED強光,在紀念火車開通的3月14日行駛一天,夜幕下就像一串流星,劃過福岡至鹿兒島的民居之間。 遠處,上萬名九洲居民在不同地方拿著「竹」光在流星列車劃過之際許願,呼應貼滿車身內外來自日本各地居民的願望,旨在把「希望之光帶給九州,帶給日本,帶給大家」,廣告如是說。 能夠拿下JAA電視廣告類大獎,要有「橋」之餘,更要夠意思。「流星新幹線」之所以找來上萬名居民參與拍攝,跟它多災多難的歷史有關。 幹線於2011年3月14日開通,配合一段被譽為「夢幻cm」 的3分鐘宣傳片上架,片中萬多名九洲居民對駛過的火車拍掌歡呼,非常upbeat。可惜幹線生不逢時,開通前三天撞正311大地震,因為廣告氛圍不符合民情,沒播出幾天就下架。 十年後的3月14日,九洲以至全世界都正被疫情摧殘,所以「流星新幹線」沿用十年前宣傳片的構架,加入一串劃破黑夜的「希望之光」,寄語我們一路往前。 最簡單的execution,足以發輝最大的效用,就好似希望呢家野,唔洗多,一點點就已經好夠。
Tinder話你知:You’re Not for Everyone
肯認錯,咪好囉;但如果真心想重新做人,好想贈你Tinder廣告一則:「You’re Not for Everyone」。 所謂寧缺莫濫。所以連「閲人」無數嘅交友平台Tinder都推出新功能Explore,依照用家興趣進行配對,言下之意,唔係個個都match架。 當然,這句tagline其實另有意思。 30秒廣告片只得一個場景:女主角好平靜咁做緊冥想瑜珈,突然神經質發作,向無意闖入的同房失控吶喊「I’ll murder your family!」,一秒人格分裂後重回平靜,又tender又loving。 呢種所謂quirks,亦即大大小小的怪誕行為,你有我有。咪以為自己好正常,試吓問身邊嗰個,或者你啲兄弟BFF,答案可能令你驚訝。 Tinder話你知,quirkiness is okay。唔單止ok,分分鐘成為你嘅個人風格像徵。一句口頭禪、一個小動作,或對一件舊物的執迷,每一種不敢示人的quirk,可能是在某人眼𥚃的可愛,甚至魅力所在。 但長期對某事物過於執迷……確實有損健康,花生食得多都熱氣啦,以後要三思啦。
Peloton 38秒神回覆《色慾都市》公關危機
所以話,唔洗元宇宙,我哋早已活在虛構世界。 HBO Max美劇《Sex and the City》再度回歸,新一季《And Just Like That…》第一集就發生命案,男主角Mr. Big喺Peloton健身單車運動後心臟病發身亡,令品牌不滿形象受損。 係人都知角色同橋段純屬虛構,演員Chris Noth仲生勾勾,但Peloton股價仍然因此下跌,反映大家煲劇的投入程度。市場還在眾說紛紜Peloton可否提告HBO Max之際,Peloton今日就畀咗個更好嘅回覆⋯⋯一條38秒廣告片宣佈:「And just like that…he’s alive」。 據說短片只用了48小時製作,Chris Noth幾句對白「To new beginnings 」、「I feel great」、「Shall we take another ride?」等,幽默反串Mr. Big在劇中的悲慘結局,喺Twitter出街唔夠半日,已斬獲3萬幾likes。 短片能否avert the crisis尚未可知,但比起同HBO對簿公堂,今次神回覆,確實大方得多。
Crypto.com X 麥迪文首個全球品牌廣告
對未知感到懷疑是人類本能。但歷史,從來都是由believers撰寫的。 十六世紀,麥哲倫相信人類可以征服海洋;上世紀初,萊特兄弟相信人類可以遨遊天際;60多年前,Edmund Hillary相信人類可以攀越珠峰;今日,Elon Musk相信人類可以登陸火星。 對未知的恐懼,成為了Crypto.com首個全球品牌廣告的主題。就算你對crypto唔認識、冇興趣,這齣由Matt Damon領銜主演的「Fortune Favours The Brave」55秒廣告,都可能有所啟發。 全片以麥迪文一句”History is filled with almost”展開。Almost,是失之交臂與創造歷史的天淵之別。有人”almost achieve”,有人”embrace the moment and commit”。只差一點點,原來豬乸都真係可以上樹。 廣告由兩位荷里活名導Wally Pfister、David Fincher及ad agency Pereira O’Dell聯合製作,以電影級CG重現麥哲倫、萊特兄弟、Edmund Hillary等trailblazers的歷史創舉,再由麥迪文三言兩語將crypto同人類史上的重要時刻掛鉤。 看似浮跨,但可能因為麥迪文,也可能因為crypto本身,諗深一層,其實不太跨張。 由維基百科的出現導致知識的去中心化,到社媒、網媒崛起造成大型傳媒的去中心化,decentralisation早已是進行式,不知不覺顛覆了我們的日常。貨幣以至藝術的去中心化,似乎只是遲早的事。 特別欣賞廣告出現的其中一項「歷史壯舉」——一男一女在nightclub擁吻。 點解可以同Elon Musk上火星並列?! 因為創作團隊相信,大至探索太空,小至向心上人邁出愛的第一步,同樣需要勇氣,同樣是人類史上的重要時刻。只要你敢,人人都在微妙地改變著世界,人人都可以是歷史創造者。 更何況只係投資crypto? 透過以下referral link登記Crypto.com帳戶,雙方即獲美元$25 :https://crypto.com/app/ex4xvt8ggx
廣告狂人呈獻:數據分析 x 內容策略 拆解網絡媒體營銷
Social Media是咪一定要抽水?又有冇金科玉律話你知每日幾點係最佳出Post時間? 計我話要做好Social Media,懂得睇數據同埋創作引人互動嘅內容,缺!一!不!可!但兩樣都要做到,談何容易?於是我邀請咗兩位好朋友兼大師一齊搞個Workshop。「廣告狂人呈獻:數據營銷 x 內容策略 」社交媒體課程,由前國際廣告公司、傳媒集團社交媒體總監 Jansen Lu (Jan’s Tech Blog) 及 前媒體公司CEO、公關及媒體顧問 Terry Yeung (Terry的媒體懶人堂) 為大家同時講解社交媒體的數據與內容策略。 請即WhatsApp 9725-0489報名 https://bit.ly/3nvh7e0 課程內容:上半場:社交媒體數據 (Jansen) * 社交媒體數據 = 演算法 + 廣告* 解說萬惡的演算法* 廣告與內容策略 下半場:社交媒體內容策略(Terry) *網絡內容創作竅門*不同平台的內容策略*如何處理公關災難 日期: 11月13日 (星期六 )時間: 早上10時至下午7時地點: 尖沙咀東部 科學館道14號 新文華中心A座7樓720室The Point價錢: HK$900 立即報名: https://bit.ly/3nvh7e0
麥當勞 X MIRROR史上最強陣容,全員集合將全港240間分店化身主題餐廳
本年度至hit營銷趨勢,唔係網紅帶貨,唔係NFT,而係——同廣告牌合照。 因為MIRROR,廣告牌變成一種誘惑。嗰種排隊影相嘅衝勁、同偶像(張相)同框嘅激情,至情至性。既可以同偶像「合照」之餘,同時保持一個尊敬嘅距離,呢份微妙,分分鐘滿足過同真人合照。 所以麥當勞今次搵齊MIRROR十二子全員上陣,以最強陣容將240間分店化身主題餐廳,其中喺金鐘海富中心旗艦店仲特設MIRROR打卡牆 ,一次過將12位成員大晒冷,配合店內多款型格硬照,零死角滿足一眾鏡粉同偶像「合照」嘅願望。 Campaign啟動一個禮拜,唔少分店都出現演唱會級嘅擠擁場面,特別係海富旗艦店,一度人流超負荷,仲不時傳出驚呼尖叫,可能係因為抽中咗男神張「鏡仔卡」啦。 因MIRROR而起嘅另一熱潮,唔少得「儲閃咭」嘅奇蹟回歸。一個笑容、一個眼神,將世人對數碼世界嘅著迷成功帶回線下,返樸歸真,重燃對一張卡紙嘅珍惜。 一套12款「鏡仔卡」連續四星期分階段限量推出,透過麥當勞App購買指定麥炸雞套餐隨餐附送。卡背仲隱藏神秘彩蛋,唔單止sell樣,仲sell human touch。 最強陣容,當然要配合最強宣傳策略。除咗店內嘅360度鏡仔海報,活動期間喺麥炸雞包裝盒仲印有十二位鏡仔肖像,加上AR小遊戲,可以同偶像一齊麥麥食,密密影。同場加映110架MIRROR主題巴士遊走各區,畀一眾鏡粉行到邊,影到邊。 由姜濤全民急口令到《男兒爭入樽》短片,麥當勞同MIRROR一路走來,從未試過全員出動。最鼎盛的陣容,當然要留返畀今次狂賀MIRROR成軍三週年嘅全港宣傳盛事。 今次規模,係繼早前BTS全球campaign之後,喺香港玩得最大嘅一次。呢種鋪天蓋地嘅customisation,相信會成為下一股營銷風潮。 大膽想像,如果可以乘勝追擊,將MIRROR campaign擴大至亞洲市場,達到上次聯乘BTS嘅效果,都未必冇可能。畢竟,姜濤都話:「我哋香港嘅歌手,相信一定可以再次變成亞洲第一。」 10月25日起,麥當勞App用戶可憑不同指定電子優惠券以優惠價購買麥炸雞,更可獲得隨機派發的鏡仔卡 !
Emirates Airline攝於828米高空的「巔峰」之作
用心做廣告,高處未算高。 Emirates為證明「We’re on top of the world」,決定go the extra mile找來「機組人員」站在全球最高大廈哈里發塔(Burj Khalifa)之巔,在828米高空將手中紙板一張張翻開,叫你fly Emirates,fly better。 短短30秒,以為只係Love Actually式浪漫,誰知鏡頭拉wide,竟然比King Kong更令人嚇破膽。 女主角原來係跳傘教練Nicole Smith-Ludvik,與製作團隊在僅僅1.2米闊的塔尖逗留5小時才完成拍攝。 由於concept太癲,廣告播出後引來不少人懷疑是綠幕效果,令阿聯酋航空決定分享behind the scenes表明真偽。 世界之巔,真係唔係人人站得起。
當Rose同Jack遇上強力吹葉機
挪威渡輪公司Fjord Line新廣告「Fast ship, slow kiss」惡搞鐵達尼經典一幕,sell 新船由挪威到丹麥只需2個幾鐘,像風一樣快。 據報導,吹歪面的效果並非CG特效,而係強勁吹葉機的慢鏡效果。 廣告公司POL Oslo原本想用“My Heart Will Go On”作為背景音樂,但不成功,最後請音樂家Lisa Stokke演繹 “You Raise Me Up”,以近似Celine Dion的聲線,模擬電影氛圍。 想說服一家船公司parody沉船電影,喺亞洲,難啲。